DB22T 2579-2016 机动车RFID环保标识系统技术规范
ID: |
A4D3E110E9834D369E39CCD1FCE4A58F |
文件大小(MB): |
0.44 |
页数: |
13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18-3-12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45.060.01,S 30,备案号:54267-2017 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DB22/T 2579—2016,机动车RFID 环保标识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vehicle RFID environmental lable recognized system,2016 - 12 - 19 发布 2017 - 04 - 01 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22/T 2579—2016,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春光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逸夫、张万华、霍晓艳、张凤艳、王力丰,DB22/T 2579—2016,1,机动车RFID 环保标识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RFID 环保标识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和功能、要求、测试,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RFID 环保标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机动车RFID环保标,识的制造,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916-2006 识别卡 物理特性,GB/T 17554.1-2006 识别卡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测试,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14916、GB/T 17554.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机动车RFID 环保标志 vehicle RFID environmental lable,包含车辆信息和车辆环保信息,作为机动车环保标志的电子标签,简称RFID环保标识,3.2,机动车RFID 环保标志识别系统 vehicle RFID environmental lable recognized system,应用RFID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机动车环保管理电子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系统,3.3,管理站点 management station,进行RFID 环保标识发放、挂失和数据更新的管理机构,3.4,识别基站 identification base station,在无线电覆盖范围内,自动识别RFID 环保标识的站点,3.5,电子标签 RFID,由天线和芯片组成,具有唯一标识号的电子编码,用于标识目标对象,3.6,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3.7,DB22/T 2579—2016,2,读写器 reader/writer device,读取和写入RFID 环保标识信息的射频电子设备,3.8,天线 antenna,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之间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也可进行相,反变换的一种变换器,4 结构和功能,4.1 结构,RFID 环保标识系统应采用物联网三层网络结构,由应用层、传输层和感知层构成,见图1,图1 系统结构,4.2 功能,RFID 环保标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a) 发放、挂失、更新RFID 环保标识;,b) 自动识别行驶状态的车辆上的RFID 环保标识;,c) 电子采集RFID 环保标识信息,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应用管理平台;,d) 数据统计与分析,自动生成报表;,e) 环保限行区不停车管理,限行车辆进入环保限行区,系统自动告警,5 要求,5.1 应用层,5.1.1 应用层应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应用软件组成,5.1.2 应用层应具有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RFID 环保标识拓展应用功能,DB22/T 2579—2016,3,5.1.3 数据管理包括:,a) 数据应汇聚到应用管理平台的数据库中,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b) 应用管理平台应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5.1.4 系统管理包括:,a) 应用管理平台应能够获取系统中RFID 环保标识、设备运行和软件运行信息;,b) 应用管理平台应能够在线升级系统软件和对系统进行远程维护,5.1.5 RFID 环保标识拓展应用包括:,a) 应用管理平台应能够提供车辆位置查询的应用;,b) 应用管理平台应能够提供在不停车状态下验证车辆信息的应用,5.2 传输层,5.2.1 传输层应由网络专线、通讯设备和通讯工具软件组成,5.2.2 传输层应能够在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传输数据,网络通讯应保障数据传输的完整与安全,5.2.3 采集传输要求:,a) 采集传输平台应将感知层采集的RFID 环保标识信息、软件和设备运行信息7x24 h 实时传输,到应用管理平台;,b) 采集传输平台应将应用管理平台的应用管理信息实时传输到管理站点和识别基站;,c) 网络中断恢复后,识别基站和管理站点在网络中断期间产生的数据应能够自动上传到应用管理,平台;,d) 网络安全技术应满足GB/T 20270-2006 中7.2 的要求,5.3 感知层,5.3.1 感知层应由管理站点、识别基站和RFID 环保标识组成,5.3.2 感知层应能够发放、挂失、更新和识别RFID 环保标识,5.3.3 管理站点要求:,a) 管理站点应能够发放和挂失RFID 环保标识;,b) 管理站点应能够更新RFID 环保标识数据,5.3.4 识别基站要求:,a) 识别基站应自动读取车速在 (0~10……
……